• 家长发现孩子说话异常,应当及时带孩子就诊于正规医院,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、心理健康[1][2]

   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?

   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:

    • 无需立即就医。

   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:

    如果孩子年龄超过 3 岁并且持续口吃 3~6 个月,或者一个孩子在四年内口吃超过 3 个月,并表现出口吃时的紧张或挣扎行为,就需要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做一次语言评估。以下情况要引起家长重视:

    • 口吃变得越来越频繁,且逐渐加重。
    • 口吃伴有肢体或面部动作。
    • 说话特别困难或紧张。
    • 回避需要说话的场合。
    • 说话时声音紧张导致音调抬高。
    • 5 岁过后仍持续有口吃。

    就诊前的应对:

    可以这样做:

    • 家长记录孩子的病史,回顾最初出现口吃的情况与后续发展,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简洁地书写整理下来。
    • 如果曾经在医院就诊过,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就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建议、自己发病以来曾经做过的检查及检查结果。

    不能这样做,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:

    • 未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,不能自行给孩子服药。
    • 不能带孩子就诊于没有执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、语言训练师处。

    应该看哪个科?

    • 儿童保健科
    • 神经内科
    • 耳鼻喉科
    • 精神心理科

    医生如何诊断口吃?

    当医生怀疑是口吃时,一般会通过询问病史、口吃评估、心理量表测试、神经系统查体、辅助检查等检查来确诊[1][2]

    需要做哪些检查?

    • 问诊:目的是了解患者病情。
    • 口吃评估:目的是评估患者口吃的类型和发展的程度。
    • 心理量表测试: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,确定患者是否已经因为口吃产生不良的情绪障碍
    • 神经系统查体:目的是排除神经系统疾病,通过查体做出基础判断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疾病。
    • 辅助检查:医生会通过头颅 CT、头颅 MRI 等辅助检查,目的是了解患者有无脑部器质性病变、发音器官异常。

    医生会问患者哪些问题?

    • 口吃的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?
    • 出现症状之前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诱因?比如遭遇重大的打击、身边有口吃的同学朋友、父母过分批评?
    • 口吃的症状具体是什么样的?
    •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?做了哪些检查,检查结果如何?就诊医生怎么诊断怎么建议治疗?
    • 之前有服用过什么药物、接受过什么治疗吗?
    • 口吃是否已经造成对情绪、学业、社交的影响?
    • 家人是否以前也有相似的症状?

    患者要问医生哪些问题?

    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?
    • 这种症状是否能够缓解或治愈?
    • 一般都有什么治疗方法?
    • 怎么随访、复查?
    • 父母教育、日常生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?
上一篇:病因
下一篇:
治疗